尿蛋白的持续存在是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见证,也表明肾脏滤过功能发生实质性的损害。越来越多的蛋白漏出,不仅会导致大量尿蛋白,加剧破坏剩余肾小球细胞,还会诱发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状、血压升高等等症状,很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研究表明持续将尿蛋白保持在较低水平,肾病整体预后更乐观,尿*症风险更低。
想尿蛋白平稳,先“攻克”免疫炎症
尿蛋白的发生与肾脏内存在的免疫炎症反应有直接关系,越剧烈肾小球损伤得越严重,漏出的大分子蛋白越多。因此要控制住尿蛋白,先把肾脏内炎症控制住。一方面需要找到具体的病灶,另一方面,及时给予大量激素及抗生素的冲击,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保证肾脏内血液的循环,及时清除掉已纤维化的肾脏细胞,同时保护好剩余的肾小球,持续发挥滤过功能。炎症得到抑制,尿蛋白漏出量也就缓慢地减少,整体的肾功能稳定,肾衰竭风险自然降低。
想尿蛋白平稳,长期用药更关键
尿蛋白转阴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吃药了?很多人觉得转阴与停药是划等号的。其实不一定。尿蛋白反应的是肾功能的情况,有一些降蛋白的药物,同样具有调理肾脏血液循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当肾功能已发生纤维化、硬化后,想说停药不容易。即使尿蛋白完全转阴,也需要服用来维持肾功能的稳定。
有些患者担心要终身用药,尤其对肾功能已发生损伤的患者确实存这个问题,受损的肾细胞不可逆转,要彻底消除症状也有一点难度,即使尿蛋白转阴,肾脏已出现瘢痕化的情况,也要注意警惕复发的可能性。且用药就可以维持病情的长久稳定,阻止尿*症的发生,未尝不是件好事。
想尿蛋白平稳,预防感染很重要
保持尿蛋白稳定最重要一点是防止复发。有些影响因素看似不严重,却可能会加重尿蛋白,加速肾衰竭。导致尿蛋白反复的“祸首”之一就是感染。
感染疾病有很多类型,常见比如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泌尿感染等等,像新冠病*肺炎也是一类感染病,与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有一类似的症状。病*性感染对导致血液环境的变化,如果不加以抑制,病*大量繁殖随血液流经多个器官,包括心、肝、肺等,会造成多处创伤,引起肾功能之外的其他器官功能的损伤。
因此必须要时刻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一是监测测免疫力,二是及时治疗基础病,如本身有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炎、尿道炎等炎症疾病的患者要早祛除。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