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大众卫生报"免费订阅靠谱健康资讯
近日,自认为口腔状况没什么问题的张先生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了牙龈炎、龋齿,还有几颗牙齿的牙颈部(靠近牙根的部位)出现了缺损,就像是树干靠近树根的部位被锯子锯掉了半截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张先生的刷牙方法出了问题。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像张先生这样因刷牙方法问题而导致牙病的朋友不有不少,在此建议大家日常刷牙时应尽量做到“四有”,保持牙齿健康。
刷牙有方法
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的正确刷牙方法是改良巴氏刷牙法,又称为水平颤动拂刷法。其动作要领是将牙刷放在近牙龈边缘的位置,使毛束的尖端与牙齿的长轴呈45度角,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然后轻轻地把牙刷刷毛压向牙龈边缘,使之略进入牙龈沟内,做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颤动结束后旋转刷头,使刷毛从牙齿表面拂过,带出牙龈沟里的“脏东西”。每个部位刷2-3颗牙。将牙刷移动至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
牙齿咬合面的刷牙动作是将牙刷刷毛紧压在咬合面,使毛束尖端深入牙齿缝隙做前后方向颤动,尽可能刷净牙齿缝隙内的“脏东西”。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刷牙时牙齿暴露在口腔内的3个面(唇-颊面、咬合面、舌-腭面)都要刷到,每次刷牙至少3分钟。
刷牙有时机
锻炼身体讲究时机,刷牙也是如此。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的常规口痉清洁方法是早晚刷牙两次、饭后漱口。
最新观点认为,饭后和刚喝完碳酸饮料、果汁等酸性饮品后是不能立即刷牙的。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虽然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组织,但它却极易被酸性物质腐蚀。饭后和喝完酸性饮品后10分钟之内是口腔内酸度最强的时候,此时牙釉质在一定程度上被酸蚀、脱矿,非常脆弱。如果此时刷牙很容易给牙齿硬组织造成损害。因此,我们一般提倡饭后使用清水反复漱口。这不仅有利于清洁口腔还有利于降低口腔内的酸度。在饭后10-20分钟后,随着唾液的稀释,口腔内酸度和牙釉质形态又重新恢复,此时就可以正常刷牙了。
刷牙有选择
牙刷与牙膏作为刷牙的基本工具,与刷牙方法共同构成刷牙的三大要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与牙膏呢?
刷牙有“援*”
“塞牙缝”相信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尴尬之事。卡在牙缝里的肉筋有时刷好几遍牙都刷不下来,令人哭笑不得。这里所说的牙缝就是医生常说的相邻牙齿之间邻接缝隙,也是平时刷牙最难清洁到的地方。普通的牙刷刷毛很难完全进入牙齿间的缝隙,清洁就更难以做到。此时就需要请出我们的“援*”一一牙线、冲牙器上场了。
大量研究表明,牙齿健康与全身健康密不可分,牙齿清洁是牙齿健康的重要基石。刷牙作为牙齿清洁的主要手段,对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只要大家掌握了刷牙的“四有”小妙招,每天坚持,就一定能“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