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64岁的老糖友向我们分享了他从发现糖尿病,伴随并发症,血糖高达22,到如今空腹血糖控制在6左右,药也减了,身体越来越好的过程。
一次突发脑梗,发现了糖尿病三年前9月份的一天,突然发现右侧手臂和腿不协调,到医院检查发现脑梗,当时测了血糖发现高达22mmol/L,确诊了2型糖尿病,医生说我这个糖尿病很可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次的脑梗很可能也与长期的高血糖有关,当时开了三种药,二甲双胍、格列奇特、拜唐苹,血糖逐渐控制在空腹12,餐后15-16,还是高,十分担心这样下去身体再出什么问题。
不想加药,希望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把血糖降下去
餐后运动半小时,血糖下降3个点过去吃完饭就往沙发上一躺看电视,得糖尿病后每天吃完饭都要出去走半个小时,血糖有所改善,一个月后,空腹从12降到9点多,餐后基本在13以下。测了一次糖化7.8%。
控制好体重,省药又去病当初刚确诊糖尿病时,体重将近斤,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理和运动等方法,体重减到斤,饮食上以前每天要吃差不多一斤米饭,现在一天只吃6两,但蔬菜比以前吃得多了,以前每天半斤,现在吃一斤,每天再加一个鸡蛋,一杯牛奶,肉只吃瘦的,饮料、烟、酒都戒了,坚持大概三个月,血糖控制在8-10,检查了一次胰岛素抵抗,基本正常了,停了二甲双胍,血糖也没有涨。
补充特殊营养,帮助胰岛功能修复药物也好,饮食运动也好,作用也只是控制血糖,但是想要让自己糖代谢功能真正好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都知道骨质酥松要补钙,贫血要补铁,但靠药物不行,营养也得跟上。查看了很多营养学与血糖方面的资料后,发现在细胞的生长代谢中,肽类物质起到了建筑材料的作用,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修复也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还有的肽直接就能影响血糖指标,我们熟悉的胰岛素就是一种肽。
经过体验对比发现:与人体的契合度动物肽优于植物肽,其中海洋生物肽的效用最大,吸收度小分子肽的高于大分子肽,纯度和活性液体肽优于固体肽。而且每种肽针对的器官组织功能也不一样,需要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干预,检查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提高,血糖平稳下降,停了拜唐苹,格列齐特减半,一些高血糖引发的小毛病,牙龈炎、皮肤瘙痒、伤口不愈合、看东西模糊等情况没有了。最近吃过几次自助,烤肉,火锅,血糖都没有涨。
如果您有血糖方面的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营养干预方法,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