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M)和慢性牙周炎(CP)是世界范围内的两种常见慢性疾病,近年来的学术观点认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DM是促进CP发生和发展、诱发牙槽骨代谢异常和丢失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DM人群患CP的风险和疾病程度要高于普通人群,而CP的治疗情况也会对DM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产生影响。因此,提高针对DM合并CP的筛查诊断率和预防控制效果已成为口腔医生面临的新挑战。一般来说,临床上提倡针对DM合并CP患者进行有效的全身和口腔管理,牙周基础治疗对于CP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证实针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CP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于缓解CP发展进程和改善患者糖代谢状态均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缺乏针对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群变化的评价研究,特别是未见针对伴有骨质代谢异常、器官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人群的专题性前瞻性研究,故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年T2DM合并CP患者牙周治疗后龈下菌群的变化及对糖代谢的影响进行分析。
老年T2DM合并CP患者普遍具有向心性肥胖、血糖控制不佳和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研究认为,高血糖导致的高炎症状态、破骨活动增强和骨修复减弱的骨代谢平衡失调、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及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等均参与了CP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受损、信号转导受阻、抗菌物质和细胞因子过表达、凋亡延迟和细胞*性物质释放等免疫炎症机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关研究显示,DM合并CP患者的手指末梢血的血糖、HbA1c水平与龈沟血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CP患者人群中,DM的患病率超过了60%,口腔专科甚至成为筛查DM的重要场所,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CP的病变程度与其糖耐量水平也具有相关性。因此,口腔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DM与CP的相关依赖关系,对于具有典型CP病变的老年患者,应同时注意评价其糖代谢情况和DM患病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福赛斯坦纳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厌氧菌是DM合并CP患者龈下菌斑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病原菌。相对于健康人群和单纯CP患者,T2DM合并CP患者唾液及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共生放线杆菌、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的检出率要明显偏高,可疑致病菌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DM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重度牙CP患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中间型普雷沃菌检出率均高于轻度患者,而HbA1c较高的中重度CP患者的福赛斯坦纳菌检出率及相对含量也较高。同时,T2DM合并CP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菌毛蛋白A基因型也与单纯CP患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此类患者更易感染*力较强的菌毛蛋白AⅡ型牙龈卟啉单胞菌,这都说明了DM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加剧,其全身微环境的改变可对牙周局部菌斑微生物的定植种类及*力产生影响。
研究显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牙周支持组织状态、降低龈沟局部的炎症因子表达、减少高*力病原菌定植、下调内皮细胞免疫炎症基因,但针对轻中度CP的周牙基础治疗是否必要方案仍然是一项具有争议的课题。研究者发现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提升口腔的清洁度并改善牙周状况,另一方面,牙周基础治疗还能够减轻T2DM患者的胰岛素拮抗程度,提升胰岛素敏感脂肪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本研究提示牙周基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口腔微生物环境和糖代谢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其原因,牙周基础治疗可能通过对牙周病原菌的清除下调患者口腔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程度,从而缓解对牙周组织和代谢器官的炎症损害,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综上,针对合并轻中度CP的老年T2DM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其龈下菌斑中的厌氧致病菌含量,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指标,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供稿:杨博涵
图文编辑:胡志洁
联系我们:imps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