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共享心智除痘经方上 [复制链接]

1#

(上)

课程来源:任选课《经方应用》张薛光老师

#引言

相信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有长痘痘的烦恼,我们也想尽了办法和它斗争——洗面奶、祛痘膏......但是你知道吗,中医方剂也可以用来除痘哦!

左右滑动查看

痤疮

又名:青春痘、痘痘

概述:

1、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2、以粉刺、脓包、丘疹等为临床特征,常伴皮脂溢出、毛孔粗大、色素沉着

3、好发于15~25岁青年男女

INTRODUCE

痤疮分类

1.粉刺性痤疮

白头粉刺:毛囊口处皮色丘疹,开口不明显。

黑头粉刺:毛囊口开放后,脂栓因氧化及粉尘所染而呈黑色。

2.丘疹性痤疮

丘疹是痤疮最基本损害,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产生炎症性丘疹。

3.脓包性痤疮

炎性丘疹加重,易产生凹陷型疤痕。

4.结节性痤疮

脓包基本上形成,长高于皮肤表面,红色结节有压痛。

5.囊肿性痤疮

在结节基础上形成,皮脂腺结构破坏,触之有囊肿样感觉,挤压有脓、血溢出。

6.聚合性痤疮

数个结节在深部聚集融合,颜色红肿青紫,多见于男性。皮损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囊肿内常含有恶臭的粘液脓性物质。常遗留凹陷性瘢痕。

7.萎缩性痤疮

炎性丘疹或脓包损害吸收后,挑、刺、挤、捏后易形成。不规则、较浅的凹痕,陪伴终生。

8.爆发性痤疮

以男性多见,有痤疮病史,突然病情加重。伴发热,多关节痛,白细胞增多,与机体对痤疮丙酸杆菌的变态反应有关。

适用经方(1)

桂枝茯苓丸

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也可按照传统做成丸,每次5g,一天两次。

1

适用范围

INTRODUCE

本方适用于痤疮颜色暗红、疮体饱满硬结,久不消失者,及疤痕、色素沉着。以面部为主。

2

体质要求

INTRODUCE

(1)面证——面红。或潮红,或暗红,面部皮肤粗糙,舌质暗紫、舌底静脉怒张等。

(2)腿证——腿瘀。皮肤(特别是下肢)干燥易起鳞屑、足底龟裂、鸡眼;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或小腿易抽筋,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膝盖以下发凉。

(3)腹证——腹实。腹部大体充实。尤以左侧下腹触之有抵抗,伴有压痛。

(4)脑证——“肝脑”。容易头痛、失眠、容易烦躁、发怒、情绪易激动。容易头昏,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语言蹇涩。

(5)病史——腰腿痛、冻疮、痔疮、阑尾炎、盆腔炎、静脉曲张。

3

加味

INTRODUCE

加丹参、川芎效果更好;

腹痛便结者,加制大*;

面颊饱满者,加生麻*;

结节较多者,加生苡仁。

4

说明

INTRODUCE

本方是古代的催生汤。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

本方妇科疾病应用最多,本方也可以用于治疗男科、肛肠科疾病。

本方能消除血栓。

药理研究提示本方有扩张血管,调整血液循环,促使溶血,降低纤维蛋白原黏稠度,改善红细胞凝集亢进,降低血液黏稠度,对凝固、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对抗慢性增生性炎症,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适用经方(2)

葛根汤

葛根30g,生麻*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1

适用范围

INTRODUCE

本方适用于痤疮颜色发暗,疮头深陷不出者。面部背部均有,背部较多者。这类痤疮,属于风寒型。

2

体质要求

INTRODUCE

(1)体壮肤黑:形体比较壮实,肌肉比较发达,皮肤黝黑或*暗粗糙者,面色发暗,没有光泽,脉搏有力。

(2)冬重夏轻:痤疮在剧烈运动出汗后会有所减轻,夏天比冬天相对来说要轻一些。

(3)经带迟少:女性患者常有月经量少,月经周期较长或闭经等。

3

加减

INTRODUCE

加川芎更好;

如便秘或有脓头者,还可以加大*;

兼夹水湿者,合五苓散;

兼夹瘀血者,合桂枝茯苓丸;

兼夹火热者,合麻杏石甘汤。

4

说明

INTRODUCE

葛根汤是温和的发汗解表剂,其发汗作用轻微,同时该方对皮肤、肌肉、腰背以及头面部的病症有一定的选择性。

头面部疾病常用本方,除痤疮以外,面神经炎、暴聋、中耳炎、化脓性外耳道炎、牙龈炎、牙周脓肿、牙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扁桃腺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虹膜炎、麦粒肿等都能使用。但要注意辨别体质。

葛根汤对月经后期甚至闭经者也有效,可能有促进排卵的作用。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常用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或当归芍药散调理。

下期预告

在《除痘经方》下篇中,我们会继续介绍荆芥连翘汤和防风通圣散两种方剂。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