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朗自信让他们战胜病魔
三位癌症患者讲述自己对付疾病的秘诀7月30日,66岁的著名演员文兴宇因肺癌去世,这在社区里引发了热议,而一些身患癌症多年,却依然快乐生活着的居民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昨日寻访了3位这样的居民,采访间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开朗乐观,自信是他们与病魔抗争的最好武器。金晓娟(70岁)抗癌时间:12年秘诀:有追求就有希望“癌症能不能治愈,和病情发现早晚有关,和患癌位置有关,另外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昨日,小店区中辐院社区70岁的金晓娟老人回忆当年患病经过时,语气平缓坦然。如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金女士回忆说,1995年刚查出她患了结肠癌时,曾一度焦虑,但在医生的鼓励下,那种焦虑化成了强烈的求生欲。经过手术、化疗,三年循序渐进地治疗,她开始康复。接下来,金晓娟学起了太极拳、太极剑。现在她又打算学弹电子琴,“有追求才有希望嘛!”金女士这样说。祁保云(72岁)抗癌时间:8年秘诀:要有信心、有勇气“我从来就没有怕过癌症。”万柏林区前北屯社区的祁保云已经72岁,但面色红润,说起话来底气十足,一点也不像癌症患者。1999年他被确诊为恶性贲门癌中晚期,手术后他经历了难以想像的痛苦,几年中,在老伴和儿女们精心照料下,终于日渐恢复。如今,祁保云已和癌症抗争了8年。他透露自己有许多健康小窍门,坚定的信心,战胜病魔的勇气;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坚持到户外运动等,都对他很有帮助。宋宝源(58岁)抗癌时间:6年秘诀:不要把自己当病人万柏林区和平苑社区的宋宝源今年58岁,6年前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当时她哭得死去活来,觉得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在医护人员的开导下,又重新激发起她对抗癌症的信心。宋宝源从医护人员讲述的大量事例中体会到:患了癌症后更要珍惜生命。在她所知道的病友中,很多长期生存的病友都是心理素质极好。于是她回家静养了大半年后重新走出家门,经常帮社区出墙报,长期免费给小区的小朋友做课外辅导,每天到公园锻炼身体,根本没把自己当成病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忘了自己是个病人,自己就真的不是病人了。”本报 姬仙果 吴学强